学校发展的五个阶段综述
发布时间:2024-04-10    浏览:421次

第一阶段:初建阶段(1979年——1984年)

优质资源的整合

—集三所学校办学之经验和优秀教师之智慧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新乡市委、市政府(市革委)为适应新乡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决定对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布局调整,成立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

1979年9月,市教育局党委宣布:新乡市健康路学校、南干道小学和育新学校(人民路小学)的中学部三校合并,在南干道小学原址成立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归市教育局直接领导。

1980年,市二十二中有高、初中(暂时为完全中学)35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余人,教职员工137人。

当时,原校址面积很小,除有一座能容纳12个教学班的小三层教学楼外,学校几乎一无所有。由于教室不足,个别班只得借外校教室上课;办公用房不足,20余名教师挤在一间办公室办公;学校既无实验室,又无实验器材,除了到兄弟学校借用之外,老师们千方百计动手制作,创造条件为学生做实验。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学校克服重重困难,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努力工作,抓思想、抓管理、抓教学、抓校风,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抓思想: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认真细致地做好来自三所学校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统一思想、维护团结、关心教职工生活,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为学校正常有序运转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抓管理:当时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共8名,大家分工明确,加强协作;决策民主,形成制度;深入一线,不断摸索;大胆改革,科学管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3、抓教学:学校工作突出以教学为中心,学校领导分工深入到教研组、班级开展工作,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抓好课堂教学,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抓校风:学校通过开展“五讲四美”、“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等活动,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同时重视评比,树立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新风,使校风明显好转。

正因为学校有着一支求实创业的领导干部队伍,有着一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市二十二中在初创的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80年,被命名为新乡市首批重点中学。

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增设市二十二中这样一所初级中学,不仅体现出新乡市委、市政府的远见,更为新乡市行政区的子女提供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可以说,三校合并为一所名校的诞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发展阶段(1985年——1988年)

加强管理、开展教育改革、狠抓“双基”,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走入正轨


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和干部“四化”政策的实行,市教育局在1983年底调整学校领导班子,学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市二十二中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时期。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

学校原来实行的是党支部领导下校长分工负责制,1984年10月经上级党委批准,开始试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的试行,既是在改革中前进,又要在前进中改革。学校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将两处一室(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改为三处一室(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办公室),理顺各种关系,使各级干部做到了有职、有责、有权,各部门工作协调。同时,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不仅制定,还要落实,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改变工作作风,做到讲团结、重实干、求进取、高效率。

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特别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很多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培训,教师学历达标率大幅度提高;强化业务培训,开展“启发式”教学竞赛,涌现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

四、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为落实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采取措施,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连续几年学校毕业生升入省重点高中和小中专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86年、87年连续两年夺得新乡市初中数学竞赛团体冠军;全市组织参加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代表队共61人,其中二十二中学生23人,全市前10名中二十二中占8名。目标教学改革实验刚起步,受到师生好评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带出一批教坛新秀,并为学校赢得荣誉。

第二阶段的特点:三校合并融合进入正常运转轨道。学校加强管理,大胆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落实“双基”教学,虽然困难很多,条件较差,但学校从百废待兴的局面中渐入佳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第三阶段:上升阶段(1989年——1993年)

向管理要质量,靠改革出成绩,学校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主要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活动,如“学雷锋、学赖宁、创十佳”活动,深入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活动;坚持升国旗制度。按照市委宣传部和教育局的要求连续几年开展“读好书、让精神世界更美好”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校风明显好转。

学校坚持教育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的原则,在深入教学改革的同时,开始进行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向管理要质量。特别是91年新的领导班子调整后,为学校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93年,学校在对班级工作量化考核和行政人员考核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出台了“五制一化”改革方案,即任课计量制、教师考勤制、常规检查制、成果奖励制、成绩检查制及学科教学管理目标化,对学校内部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新思维、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问题,至今仍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科学有效的评估考核方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竞争意识,学校教育质量较以前有较大提高。升入省重点高中的人数逐年提高,平均比例和人数已在全市较突出;数理化竞赛几乎每年获团体奖,90年数学竞赛获河南赛区第一名;92年新乡市初中英语竞赛中,全市特等奖3人,二十二中校占2名,全市一等奖30人,二十二中占17人,学校总获奖人数50人,占参赛人数的80%,在全市教育界引起极大反响。

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考核中,学校注意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抓“三率”的提高,将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值每学期公布于众,同时注重周检、单元达标测试等教学常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并提高了教育质量。

学校继续开展目标教学实验和教学作课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

本阶段,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德育、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上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开始形成二十二中模式和名校基础,学校出现了“三稳定、三提高”即教职工思想稳定、教学秩序稳定、学生纪律稳定,学校领导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声誉明显提高的大好局面。

 

第四阶段:稳步提高阶段(1994年——1999年)

稳定思想、振奋精神、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努力奋斗、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统一思想认识,分析学校发展优劣势,既看到困难又看到希望。特别是提出“新班子、新作风、新举措、新业绩”的“四新”要求,确定一个目标(学校教育质量较去年再上一个新台阶),打好三大战役(打好体育统考、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学生球类比赛的三大战役,打好学科竞赛第二战役,打好初三升学统考的第三战役),做到“四个一”【坚持一个中心(教学),发扬一种精神(拼搏),深化一个意识(竞争),淡化一个思想(名利)】,提倡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德育工作,突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一是以“学习张家港,深化比争创”为动力,开展“争创文明学校、文明班级,争当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活动,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新乡市民行为道德规范》;二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发扬教职工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关注后进生,大力开展“应事忌事、应语忌语”活动;四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把《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到实处,实行班级管理工作中学习、纪律、卫生三方面量化考核制度,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三育人”工作,在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育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美德,学校校风进一步好转。

三、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做好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培训,特别是根据教师队伍现状和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好青年教师,通过“结对子”以老带新、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创优课等活动,对青年教师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业务上扶持,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了一批青年教师骨干。

学校教育质量较大幅度提高,连续几年初三毕业班中招升入省重点中学人数都在全市名列前茅,学科竞赛成绩非常突出。统考课程的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的绝大多数指标都明显高于同类学校,学校的体育、卫生和其它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学校基本建设也有较大改观,东北角民房拆迁,为下一步学校发展打下基础。

本阶段是二十二中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创建市级示范性学校,全市的名校和下阶段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学校领导及教师的整体素质、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也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办学模式和目标有了更高标准和要求,由经验型向科学型发展,为启动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落实教育部新课改和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办学由普及型向追求教育高质量的示范型发展。三是教育实践活动由被动型向转变观念、更新理念的主动型发展。四是由短线型、任务型向教师队伍建设和大教育服务观的长效型、目标型发展。

 

第五阶段:创新发展阶段(2000年——2008年)

学校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发挥示范性中学的辐射作用  形成市二十二中独有的办学特色


从1979年至今的三十年时间里,市二十二中经历三校合并、成长、壮大、发展到向更高目标攀登的历程。学校经过多年的办学思想沉淀,努力培养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个性鲜明、特长突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打造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新型学校。

首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理念,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2000年——2003年,学校生源处于高峰期,在市政府、市教育局的要求下,学校扩大招生。根据学校规模要求,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新建信息科技楼、综合教学楼等近20000平方米,基本建设面积超过建校以来的总和。在进行校园基本建设的同时,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建起约2000平方米的校内花园、环境优雅的绿园餐厅、全市***的中学生天文台和长达100米的文化墙,追求高品位的学校文化精神。

其二,2004年---2005年,为争创省级办学规范化学校和市级示范性学校,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编写了《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管理制度汇编》,将学校多年办学经验,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校风、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各种规章制度等都纳入汇编之中,使之成为学校做好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其三,抓住全国基础教育新课改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制高点的契机,大力推进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按照教育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思路,投入巨资,建起大型校园网,除办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班外,还引进北大附中远程教育资源,k12教育资源库,建立近10万册图书的电子图书馆、电子备课室等,扩大教育资源,与国际教育接轨,学校顺利通过省级校园网示范校验收,成为全市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的样板学校。

其四,培育具有二十二中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目前,学校开发了《学生平安教育读本》、《初中生英语交际口语》和《文苑拾萃》等校本课程,为学生升学、就业等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五,为使市二十二中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大,2004年,适时建立了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分校,在本校的支持与影响下,分校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已成为一所在全市有一定声誉的独立学校。

其六,培育“勤奋、进取、和谐、致美”的学校精神,追求教育的***高境界。学校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创设先进理念下的教育氛围,激励教师为人师表,勤奋育人;鞭策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成为具有崇高理想、健全人格、创新学习的全面发展的***学生。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力求建设理想校园文化。

其七,狠抓学校行风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07年,学校被定为重点行风评议对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动员全校教师,进一步认清教育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逐步提高对加强教育行风建设的思想认识。号召全体教职工努力促进教育行业文明程度的提升,形成“对社会负责,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的行业新风,以更高的觉悟、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掀起二十二中学教育行风建设的新热潮,以新的举措、新的成果、新的风貌,全面塑造教育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被评为新乡市行风评议先进学校。

其八,本阶段学校获得的荣誉:全国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先进实验基地;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中学实验室建设示范学校;河南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示范学校;河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新乡市文明单位;新乡市基础教育教学先进学校;新乡市目标教学改革实验先进学校;新乡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新乡市校园网建设示范学校;新乡市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工作先进单位;新乡市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