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树常青,贵在薪火相传。为切实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指路子,夯实青年教师专业根基,激活常态课堂教学创新动能,实现教师队伍梯级提升,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于3月中下旬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素养双周提升行动”。43位五年以下教龄的教坛新秀以课为媒展风采,在切磋琢磨中实现专业成长,在研讨复盘中碰撞思维火花,一场关于教育初心的接力赛在弘德园里火热上演。
青年教师将新课标理念注入教学设计,采用创新手段点亮常态课堂。学校领导、校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组成评审团穿梭于各个教室,从目标达成、学生参与度、技术融合等维度进行动态评估,为青年教师精准把脉,并评选出14节“过关金课”。
刘彤彤老师开启《黄河颂》课堂。借助多媒体,学生们领略“惊涛骇浪”的壮丽,在诵读间感受“伟大坚强” 的民族精神。这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不仅让黄河的涛声叩击着青春的心扉,更在润物无声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激励新一代青年铭记历史,奋勇前行 。
王志坤老师引导学生将科学推理化作星际拼图游戏:在假设论证舱破解恐龙密码,用证据链光索串联火山尘埃,最后在跨学科万花筒中,见证逻辑与想象力碰撞出璀璨的理性星云。
刘孟珂老师系统讲解了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课程内容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与同学们一起开启数学探索新维度。
张新杰老师的探索性课堂里,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为切入点,借助第二宇宙速度中隐藏的平方根问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前沿航天科技深度融合,极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更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在推动科技进步过程中的强大力量。
学校广播站要为“世界水日”进行征稿,号召大家节约用水。辛璟雯老师对语篇抽丝剥茧,采用“汉堡包”结构帮助学生构思作文,使学生在掌握写作结构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水的重要性,了解如何节约用水。
成懿蒨老师以自己的旅行vlog带同学们走进迤逦如画的云南,以一个旅行plan结尾激起同学们对研学之旅的期盼。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讲述回忆,展望未来。5A课堂模式下的英语学习向来不是枯燥乏味的单词句型,而是鲜活明亮的生活和自己。
在道德与法治教师贾子煜的创意课堂里,借助历史故事的重温与趣味游戏的穿插,教师将抽象的情绪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日常情境。学生们在角色代入与观点碰撞中,逐步掌握了情绪的相关知识,破解喜怒哀惧的情绪密码。
“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坐上“隋唐研学专车”,一起穿越到隋唐时期,去探寻当时的科技与文化!"在历史组教师裴彦丽的沉浸式课堂里,子午穿越遇高僧、踏万里沙赴敦煌等环节,将情景教学运用的淋漓尽致。
地理组王成琳老师带领学生穿越白山黑水,探访鞍钢炽火、油田脉动,体验狗拉雪橇穿越林海雪原。在工业遗址中见证重工业摇篮的转型智慧,更在冰雪狂欢里传承闯关东精神,让黑土地的故事在沉浸式体验中鲜活绽放!
物理组金秋老师采取问题驱动模式授课: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地球突然“关机”,你会瞬间飘向太空吗?这就是重力的魔力!它像隐形的绳索,牢牢拽住万物:苹果砸牛顿、水往低处流、篮球抛物线进筐……她带领大家一起揭秘:为什么跳起来总会乖乖落地?月球重力为啥让人变“轻”?趣味实验+太空彩蛋,玩转“引力法则”!
化学组郝淑超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试剂添加顺序,理解沉淀转化原理。理论分析与方程式书写并重,培养学生分析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体育教师戚世妍的活力课堂上,由步频、步幅和完整快速跑构成的循序渐进式的练习环节,将竞赛教学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一次次的比拼、冲刺下,帮助学生真切领悟快速跑的技巧与魅力。
在体育组教师王磊磊的耐久跑训练课上,以呼吸方法为切入点贯穿整个课堂,从摆臂练习、步伐节奏和完整耐久跑组成循序渐进的训练环节,并通过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同学们在一次次的坚持与突破中真切感受耐久跑的毅力之美。
信息科技老师牛凡洁用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意识。通过趣味动画解析路由算法,探索网络如何像城市导航一样,为数据找到最优路径。动手设计简单算法模型,理解“最短路径”“效率优先”等策略,让未来创新触手可及!
“真正的好课堂不在‘炫技’,而在每日教学常规的‘毫米推进’”。4月2日下午,在青年教师专题培训会上,副校长彭佳以《回归·重构·再生——让课堂真实发生》为题,结合两周的课堂实录片段,采取“3+1自我评述”(即自评3个亮点和一个改进点)以及“大家来找‘茬’”(即同学科小组讨论,对于随机抽取的教案进行现场诊断,提出一个优化方案)两种活动形式,引导青年教师深度复盘过关课,在实战中内化规范标准。卫辉一中初中部的青年教师代表也参与了培训。
彭校长现场展示“课堂雷达图”,聚焦目标靶向度、结构清晰度、学生参与度、创新生长度、素养浸润度等核心维度,为青年教师绘制出清晰的课堂成长路径,解决常规课堂中“小组讨论虚热化”“多媒体依赖症”等隐性问题,让课堂真实发生,让教育真实生长。这场春天的教学盛宴,既是终点更是起点——因为最好的课堂,永远在下一节课的期待中。
“青年教师过关课”是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奠基工程,更是“双导师工程”导师带教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展现了向专业化成长不断迈进的良好态势,体现了弘德教研团队互学互助、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师德为先,培养培训并重,全方位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拓宽成长路径,提供成长服务,全力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的、具备“教育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