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教育系统智库领航主题党日活动精神,全面提高校本研修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赋能、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等关键议题,于8月28日开展以“智库领航融理念拓新境 校本研修探实践育良师”为主题的2025 年暑期全员校本培训活动。活动由副校长彭佳主持,卫辉一中初中部教师代表参加活动。
高义栋,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技术与数字媒体专业骨干教师,研究领域为教学媒体开发与教育应用、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及应用,主持省级一流课程《三维建模与动画制作》。河南省高校教育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实训中心核心成员,艺动传媒工作室负责人,河南省电教专家库专家、河南省微课大赛评审专家等。
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源期刊9篇,二级顶尖2篇,获得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各类成果奖10余项;曾获学院“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育部信息技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承担“国培计划”等各类教师培训, 其中“生成式AI教育应用实践” “AI短视频创作实战” “面向AIGC的数字化资源获取与处理”、“AI赋能的PPT高效制作”等多个系列讲座深受学员欢迎。
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来的今天,如何让生成式AI真正走进课堂、赋能教学,已成为每一位教育者关注的焦点。高义栋教授的专题讲座深入探讨了生成式A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AI在课前准备、课堂创新、课后作业批改与分析、教学评价与反思、个性化练习与活动设计等方面的赋能方式,并为老师们推荐了实用AI工具,并带领老师们进行实操,让智能融入课堂,让高效照进日常。
在新课标与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王倩老师围绕可操作教学目标、设计嵌入式评价、以及逆向设计学习任务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分享,旨在帮助老师们打通从备课到上课的关键环节,实现教学效益与育人质量的双重提升,真正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
万林丽老师以"加减乘除"策略系统总结了教师素养提升的路径:通过专项练习、融合课标设计亮点实现技能与知识储备的双重积累;聚焦核心目标,剔除冗余环节,打造"一课一得"的精品课堂;整合学习任务群等新理念,活用教材课后习题,发挥团队协作的倍增效应;通过计时训练精简内容,细化目标缓解备赛焦虑。
郭玉芳老师的经验分享围绕“粉笔字书写”与“试题解析”两大项目展开。通过持续临帖和工具优化,提升书写规范与布局美感;强调以新课标为导向,注重素养立意、通性通法,并通过多解拓展和易错分析增强解题教学的实效性。
研透课标,能让我们从“就题讲题”中跳出来,看清试题背后考查的素养目标与内容要求;以课标为指引解析试题,又能反向深化对课标内涵的理解,避免教学与解题偏离核心。郑书娜老师将二者结合,建议大家真正以课标为锚,提升解题教学的实效与针对性。
宋恺晴老师分享了备赛实操做法:用“读(多维研读)、融(结合教学)、练(实战模拟)”,以及“严(守规范)、准(贴实际)、新(创亮点)”准备,让备赛更高效、参赛更有底气。
高效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生深度学习的核心阵地,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都直接影响育人实效。何菁老师围绕打造高效的备讲评研思课堂闭环,帮助大家把教学从设计、实施到反馈形成完整链条,切实解决架构易脱节、效果难落地的问题。
梁老师的讲座指出:完整的闭环,强调过程的完整性和循环性,确保任务或目标在不断优化中达成。而课堂要做到高效,合理的设计(闭环管理的起点)至关重要。教师要注重用“一般观念”引领教学,以逻辑连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
王广东老师以“课堂的返璞归真”为主题,围绕“去课件化”与教学本质的回归与老师们展开探讨。强调“去课件化”并非摒弃技术,而是将其转化为辅助工具,重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倡导设计真实学习活动、拥抱课堂生成性,最终实现思维深度参与、师生共同探索的高质量课堂。
荆焕云老师认为:“去课件化”课堂的思考,其目的不在于“去”本身,而在于“归”——让课堂回归人与人的温暖互动,让教学回归思维与思维的生动碰撞。当我们敢于善用技术,点亮学生眼中的好奇之光时,我们便是在进行一场最深刻的教学变革。
在时光里赶路,在研讨中收获。培训结束后,全体教师一刻没有停歇,齐聚各个教研组,开展新学期第一次集中教研。共鸣、共勉、共进,细化常规,分析教材,注入活力,携手并进。
本次校本培训的有序开展,是我校落实智库领航工作,夯实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步。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全体教职工将以此为契机,把学到的教育理念和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牢固树立“课比天大”的理念,以“小举措,微改革”撬动教育教学质量“大变革”,奋力将学校打造成为一个持续生成教育智慧、输出实践方案的学习共同体,为推动新乡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